寺廟瓦是用粘土、風化頁巖石、其他附配資料等制作成濕胚干燥后通過高溫燒制而成的。在1000多度的高溫下,粘土固化為陶,超越1200度今后基本就瓷化了,一般寺廟瓦溫度操控在1100度以下。因此寺廟瓦產質量量差別首要取決于在陶土質料、企業設備、技能才能等方面。
區分寺廟瓦的質量首要看幾個方面:一是瓦的平整度與規整度;二是瓦的吸水率,可看技能指標;三是瓦的抗折力度,可看技能指標和聽聲響;四是瓦的色澤均勻飽和度。可歸結為:一看外觀、二聽聲響、三查查驗報告。寺廟瓦的平整度之所以有差異,其一是土質,土質越好,在燒窯的時候越是安穩不易變形,別的操控平整度的重要環節便是燒窯,在燒結的過程中須操控在一個恒定的溫度,才不容易產生色差和變形。自動化的,由電腦來調整窯中每個部位堅持恒溫,從而確保了瓦的平整度。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色產品。因此瓦的類型選擇要符合建筑物的風格。
寺廟瓦的抗折力度和吸水率歸根到底便是寺廟瓦的密實度問題,密實度越大,意味著瓦片中的空地越小,因此不易吸水,密度越大,當然也更結實更具抗折力了。在這里教大家個小技巧,看瓦片是否原料好有個很簡單的方法,便是聽聲響,如同挑西瓜一樣,聲響越是洪亮,闡明里面縫隙小,沒裂痕,如果聲響很悶,那就不言而喻了。